十大杠杆炒股平台_杠杆炒股app_正规杠杆配资平台

配资股票软件开发 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成效显著 市场生态持续优化

发布日期:2024-09-09 18:42    点击次数:200

  过去10年,是我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奋楫前行、快速发展的10年。在这10年里,我国资本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断完善,直接融资占比明显提升,双向开放程度日益加深,资本市场服务实体企业特别是科技创新企业积极作用不断发挥。整体而言,过去10年,资本市场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在支持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资本市场改革永远在路上。日前,证监会就进一步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展专题调研,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吴清表示,证监会正在深入开展注册制等资本市场改革综合评估,在此基础上将抓紧研究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一揽子举措。证监会将坚持稳中求进、远近结合、综合施策,坚持尊重规律、守正创新,着力推动高水平的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对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技术的制度包容性和精准性,加快推进“科创板八条”落实落地。

  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硕果累累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

  过去10年,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张。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末至2024年6月末,上市公司家数从2489家增加至5374家,上市公司数量增长了116%;总市值从27.22万亿元增加至85.02万亿元,总市值增长了212%。与此同时,直接融资对实体经济的适配性大幅增强,2014年至2024年6月末,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和再融资金额合计15.24万亿元。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硕果累累,市场层次更加清晰,各板块定位明确、错位发展,构建起了服务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型企业的直接融资体系。2013年初,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以下简称“新三板”)揭牌运营。2018年,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宣布推出,开启了资本市场服务“硬科技”企业的新篇章。2019年7月,科创板正式开市交易。2020年7月,新三板精选层设立并开市交易,市场结构进一步完善。2020年8月,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平稳落地,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2021年,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又迈出里程碑式的一步,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开市运行,以“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为总体目标。2023年2月,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2023年4月,主板注册制首批10家企业正式上市,标志着全面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正式落地,成为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已形成包括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新三板及区域性股权市场等在内的多层次市场体系,产品种类不断丰富,涵盖股票、债券、期货、期权等金融产品,成为服务不同类型和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融资、金融机构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居民财富管理的主阵地。其中,主板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核心,主要服务于规模较大、业务模式成熟的企业;创业板市场则面向那些具有高成长潜力的创新创业型企业;科创板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拥有“硬科技”实力的企业直接融资;北交所专注于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强调企业的专业化和精细化发展。数据统计显示,截至今年7月11日,上证主板、深证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上市公司家数分别为1695家、1503家、573家、1349家、249家。

  各板块基于定位及企业成长阶段,设立了差异化上市标准,层次分明的市场体系使资本市场包容度不断提升,进一步拓宽了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分析人士认为,在板块各具特色与企业各有归属的背后,实则是资本市场充分发挥连接实体经济、金融、科技的枢纽作用,不断引导金融资源流向符合国家战略发展方向的行业和企业,在推动“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循环、促进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资本市场生态全面改善

  在持续深化改革中,资本市场生态体系日益完善,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更加合理,上市公司优胜劣汰加速,投资者保护机制更加成熟,资本市场顶层制度建设更完善。

  近年来,证监会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积极推动各类中长期资金参与资本市场,取得阶段性成效。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底,社保基金、公募基金、保险资金、年金基金等各类专业机构投资者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15.9万亿元,较2019年初增幅超1倍,持股占比从17%提升至23%,已成为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中,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5.1万亿元,持股占比从3.8%提升至7.3%,成为A股第一大专业机构投资者。

  公募基金规模呈现加速增长态势。2013年底,国内公募基金规模约为3万亿元。截至2024年4月底,我国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0.78万亿元,这是公募基金管理规模首次迈入30万亿元大关。

  在畅通“出口”方面,退市制度不断完善,上市公司优胜劣汰格局加速形成。近10年来,退市制度有4轮大规模改革,分别发生在2014年、2018年、2020年、2024年。从退市数量看,2014年至2019年,A股退市公司家数合计29家;2020年至2023年,退市家数分别为17家、20家、46家、45家。

  投资者保护机制更加成熟。2019年新修订的证券法设专章规定投资者保护制度,作出了许多颇有亮点的安排,体现了对投资者保护制度的积极探索,彰显了我国资本市场保护投资者的决心。行政处罚、民事赔偿、刑事惩戒“三位一体”的责任追究体系已经形成,资本市场违法违规成本大幅提升。

  资本市场顶层制度建设更加完善。2024年4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新‘国九条’”),这是继2004年、2014年两个“国九条”之后,国务院第三次出台资本市场指导性文件。与前两个“国九条”以股权分置改革和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为主线引领发展不同的是,新“国九条”更加强调以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作用,推进金融强国建设,服务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大局。新“国九条”分阶段提出了未来5年、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资本市场发展目标,从投资者保护、上市公司质量、行业机构发展、监管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等方面,勾画发展蓝图,为未来资本市场发展提供了纲领性和方向性的规划。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稳步向前

  国际化是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方向之一。资本市场扩大双向开放有助于提高我国资本市场配置全球资本要素的能力,更好地服务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股票市场双向开放的相关举措主要包括引入境外投资者、市场互联互通、投融资双向跨境流动、纳入国际指数、证券服务业双向开放等。

  内地和香港股票市场实现互联互通。沪港通和深港通先后于2014年11月和2016年12月正式开通,此后,A股国际化程度大幅提高。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7月11日,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18061亿元人民币,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32794亿港元。

  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稳步向前。措施包括取消境外投资者持有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股权比例限制,对外商投资证券公司业务范围实施国民待遇;A股纳入国际指数;实施境外上市监管新规,更好支持企业利用两个市场健康发展;完善沪深港通机制等。

  推动境内企业境外上市。2023年2月17日,证监会发布了《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并同步发布了相关配套监管指引,中国境内企业境外上市监管正式进入备案制时代。备案新规施行一年多来,不少境内企业完成备案流程并成功实现境外上市。从2023年3月31日至今年6月18日,证监会共备案了158家企业赴境外上市。其中,有85家去香港上市,有73家去美国上市。

  外资机构来华展业便利度不断提升。随着金融高水平开放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外资金融机构布局中国市场。今年3月,渣打证券在北京正式开展业务,外资独资券商数量再添1家,目前,中国外资控股券商已增至10家。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表示,随着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稳步推进,外资金融机构在华设立公司、增加业务种类的申请不断获批配资股票软件开发,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以及对外资的吸引力将不断提高。